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5节  (第3/3页)
   她可不想靠这人养活。    赵水生道:“你如果去抄书,肯定也能赚不少钱,而如果让我去绣花,那就是要头疼了。”    这是安慰她?李梨花奇怪了,太阳从西边出来了?    上辈子,他什么时候跟自己说过这样暖人心的话?    他的那些话,都是给他的那些‘爱妃’们了吧。    果然是成了赵水生,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吗?    李梨花不去想这个问题了,说道:“老是住客栈也不是办法,看这镇上是不是能租个屋子,总比住客栈省钱一些。”    天天住客栈,至少是二十文钱,现在赚二十文容易吗?    “现在咱们手头上的钱不够,等过几天了,才能找房子。”赵水生想着,找好了房子,就是被赵家的人给赶走,也不怕没有地方住了。    这寻常老百姓分家,无非也就是为了家产,如果他们不要了,那就说明都不怕了。    但是,一开始,绝对不能什么都不要,那样会让那些人得寸进尺,这一点儿赵水生还是想到了。    就这样,他们又忙碌了五天,李梨花趁着这五天,呆在客栈里,做了一个比较大的绣品,直接赚了五百文钱,绣铺老板很是满意,决定把大件的绣品拿给这个李家妹子,如果这个绣品做好了,除开成本钱,她能赚十几两银子呢。    李梨花也跟绣铺老板打听,这附近有没有租房子的。    绣铺老板这一段时间,也算是大概了解了这两口子是个啥情况。    这年头,偏心眼的父母多的是,听说她家那口子是老二,不上不下的,肯定是不被父母喜欢。    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,这还真是。    绣铺老板说道:“这你算是问对人了,我知道有一家,正好有房子要租出去,价格也不贵,一个月是一百文,不过得先交三个月的房租,你要是乐意,啥时候我带着你们去看看。”    有了房子,以后就是抄书,也有地方了,而且在租的房子里,她也可以抄书了,幸亏这个镇子上读书人不多,且字写的好的人也少。    听说,这个镇上,好几十年都没有出过秀才了,李梨花的爹当了老童生也当了那么多年,可想而知,这边教书的人的水平不怎么样。    想当年,大夏朝科举,一个国家,三年才取三百名进士。整个大夏朝读书的人都有好几十万人,参加春闱的,每一届都有几千人,从几千人里取三百人,也就是大概十个里面取一个,能考中,那是很不容易的。    所以,他们现在抄书,才觉得赚钱比别人快。    只是如果一直这么快,书铺老板到时候觉得多了,不需要了,他们的钱的来源就会少了。    趁着现在多抄一抄吧。然后再想一想,还有别的赚钱的法子没有。    对赵水生来说,做商人事儿,是有失体面的,哪怕他现在成了赵水生,也不想朝商籍发展,他当过皇帝,最知道朝廷最伤人的态度,一方面想要从商人手里弄很多钱,所以允许他们拿钱来捐官,不过这些官只是听着好听,一点儿实际的作用都没有。    另一方面,怕商人通过做生意把持了整个国家,毕竟商人要做生意,各种渠道都有。所以拼命的压着商人的地位,成了士农工商,商人反而地位最低了。    成了商籍,三代以内子弟都不可以参加科举。    这个周朝和大夏简直是一模一样,都是把商人的地位定的最低。    所以赵水生即使知道当商人最赚钱,可是也不会走那条路的。    但是偷偷的弄些东西,倒卖了赚钱,这也未尝不可。    只是现在他还没有想到要倒卖什么东西。    如今紧要的是找房子,听到李梨花说已经打听好了,赵水生也兴致来了。    目前他们手上的钱,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六文钱。有一两多的钱了,比当初只有二三十文要强多了。    所以说,只要身上有才,到哪里都能比别人强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