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92章 知道真相的王语嫣 (第1/3页)
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,最好现在就开始。 回道开封,史经韬直接把权了大宋的权势,从朝堂到军队,没有人不敢不听他的命令,如果说以前赵煦被暗中操控,那现在,他就是史经韬摆在明面上的傀儡。 甚至很多早朝都是史经韬亲自听政的。 就连开封城中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,可却没多少人敢多嘴。 在大宋骂皇帝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,可是有些人确实骂不得的,比如说蔡京,敢骂他的人坟头树都百丈高了。 同理,也没人敢骂史经韬。 不光是他在朝廷上的威名,他在江湖中的威名也有不少人知晓。 史经韬可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,这点很多江湖之士清楚的很。 同时各个地方也逐渐出现了些反叛的声音。 但没过几日,那些反叛之声便烟消云散,据一些好事之人说,再见到那些人,他们便已经是发臭了的尸体。 没有人不怕死,但很多死脑筋的人却想要留下清名。 当然对这种人,史经韬自然是替他们完成他们的心愿,毕竟他人这么好。 朝堂看不起江湖草莽,草莽看不惯朝廷贪官。 可现在呢? 双方都听命于史经韬。 甚至连少林也不敢说一声“不”字。 史经韬派人去少林问他们索要少林武学秘籍,他们二话不说便将秘籍交给了史经韬。 易筋经自然也交给了史经韬。 不少江湖门派史经韬都让人去问他们索要武学典籍,上到少林的易筋经,下到江湖烂大街的砍柴刀都被史经韬收集进入演武塔中。 这演武塔是史经韬在还没前去攻打辽国的时候,就命人去建立的。 高十丈,共九层。 史经韬收集来的武学尽数放置其中。 当然也不乏有人想要来此盗取武学,但却无一人成功。 被抓住之人直接株连三族。 这在江湖中从未出现过的事情,并且那人盗取的武学竟然还只是一本不入流的剑法。 就算这样,也没人敢说不是。 根据算命先生说,七日后乃大吉之日,宜登基。 登基这种大事儿,自然要严肃对待了。 哪怕史经韬多次说直接登记昭告天下即可,但还是有些人非要跳出来说这是老祖宗的传统,必须遵守。 没辙。 史经韬也只能再等等了。 毕竟七天之后所有的日子都被算命先生说是大吉之日了。 毕竟算命先生也怕死啊! 而现在史经韬已经是皇上了,赵煦早在史经韬回来之后便被软禁了起来,吃喝pd无愁。 当然也有对史经韬登基成皇表示不满。 可就算再怎么不满,也没办法了。 很多想要起义的人士皆被史经韬除掉,并且株连九族。 而且史经韬的名望实在太大了,也有不少人表示无所谓。 因为他们汉人最大的敌人辽国都已经消失在历史当中,大量辽国俘虏被分配在大宋境土各个地方,想要聚集在一起那可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。 并且这些辽人可是有专门人士看管,并没日没夜洗脑,想要反抗?那是不可能的事情! 辽人为什么会南下攻打宋朝? 还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! 现在,他们穿衣食无忧。 很多辽人现已经有一种小安既福的心理思想。 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洗脑,八成以上的辽人一点反抗的想法都没有。 史经韬登基的过程极其顺利。 并且国号也被“华夏”二字取代,年号也采用华夏元年,从今日起也就是说以后再也没有什么靖康、洪武、康熙这些年号。 在他登基之时西夏也归附。 西夏归附华夏也有要求的,那便是两国之皇要结合。 本来史经韬是拒绝的。 因为在古人的思想中辈分这东西可是很被看重的。 更别说史经韬和李清露两人辈分相差两代,虽然史经韬对此无所谓,可再怎么说李清露也是无崖子的孙女。 可后来无崖子三人都来劝说了。 女人爱潇洒,男人爱漂亮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