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24页 (第2/2页)
里头才有足够的底气。 这也导致了初一十五去寿康宫请安的时候,皇太后出来之前,大家都能够看到一场好戏,什么指桑骂槐,含沙射影,简直都是小儿科。 皇太后嘛,如今对宜妃也没以前那么亲热了,毕竟,之前的事情,宜妃也不乐意给自个儿子娶个蒙古福晋,这让皇太后心里头也是不爽的,她怪不了康熙,还怪不了宜妃吗?不过呢,这位老太太什么事情心里头都清楚得很,所以,对宜妃的疏远,其实也就是跟对其他妃嫔一样而已,当然,对于自个一手养大的胤祺,太后甚至是有些愧疚的,她甚至觉得,要不是自个起了这个糊涂心思,康熙也不会干脆给他选了个家世低的福晋,弄得这个乖孙儿在兄弟们中好没面子。 出于这样的矛盾心理,太后呢,就琢磨着回头乖孙儿成婚的时候,多给他贴补一些,不过,那是以后的事情了,如今嘛,她正处在心情低落期,因此,也懒得应付便宜儿子的小老婆了!所以呢,这些日子的请安都比较敷衍,说个几句话,就表示自个累了,然后直接赶人了!大家也知道皇太后心情不怎么好,哪怕这位平常脾气很好,但是大家也不想挑战她的耐性。 其实,太后心情不好还有一个缘故,太后十几岁的时候就嫁到京城来了,这么多年来,康熙不知道北巡了多少次,却从来都没有松过口,表示要带着太后也回一次草原。太后这么多年来,坚持讲蒙语,非正式场合,都是穿着蒙古袍,连寿康宫中都被她叫人布置得像是蒙古包一样,是个人都能看出来,太后其实非常想念草原。这也是难免的事情,当初要不是顺治执意要废后,太后当初那个年纪,应该是在草原上找一个差不多的部族之主嫁了,而不是如同槁木一般,在皇宫里头从守活寡,到后来彻底守寡。 所以,每次康熙巡幸塞外的时候,太后总会有一阵子心情不好,只不过大家都装作不知道而已,许多事情,看破不说破嘛! 舒云跟皇太后也不算熟,虽说能看出太后的心思,但是,她又不是什么圣母,看到别人有什么需要,就恨不得立刻去满足人家的要求。康熙表现得对太后那么孝顺,却一直没有满足太后回草原省亲的要求,自然有他的道理。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,太后年纪是真的不小了,这年头出个门,可不是后世,要是路上出个什么岔子,那真是不好办的! 所以,大家就只当是太后因为胤祺的婚事而不爽,老老实实照旧初一十五到寿康宫走个过场,然后该干嘛干嘛去!反正康熙不在,她们在宫里头也算是比较自在的。 不光是这些妃嫔,便是留在宫里的皇子皇女们,都自在了很多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