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九十七章 对赌国运 (第2/2页)
发动致命一击。 襄阳之战恐怕会成为三国之争的分水岭。 汉军首先是从宛城出击的,开始进攻魏国占领的新野、育阳等县城。 汉军所到之处,都是先以野战火炮攻城,迫击炮居中策应,压制城头的远程火力。 接着就是派出步兵在城下挖掘壕沟,便于攻城部队隐蔽接近,缩短发起进攻的距离。 壕沟挖好以后,用步枪的火力压制城头守军,然后敢死队架云梯攻城。 这一套操作,就是马超在高句郦城的成功经验。 汉军已经知道了魏吴两国装备了火枪的情报,不过他们的火枪比汉军的燧发枪还不如,同样是滑膛枪,射程却只有八十到一百丈,比连弩也没远多少。 所以攻城部队在距离城墙两百丈出挖掘壕沟足够用了,自身还很安全,还能压制城头的魏国军队。 攻上城头之后,也是依靠手榴弹和拼刺刀来抢夺城墙和城门。 所以几次攻城战到最后,都是汉军大占上风,攻打的几座县城,都先后得手。 魏军和吴军只能是搞一些偷袭和夜袭的手段来袭扰汉军,三国军队不断在南阳郡的各个角落发生遭遇战,双方的战线犬牙交错,乱成一团。 经常是汉军白天占了这处阵地,那个山头,晚上魏吴两军就以优势兵力靠近战、夜战夺回来。 双方的军师都精通各种谋略和战法,互相渗透,互相截断对方的粮道,这种招数层出不穷。 双方做了这么多年的对手,对彼此惯用的战术打法都十分熟悉。 因为在装备上处于落后局面,魏吴两军就经常搞夜袭,利用晚上能见度差的特点,缩小双方的交战距离,以克服自己的火枪射程短的缺点。 尤其是魏军喜欢发起白刃战,与汉军格斗,拼刺刀,手榴弹也成为了双方的重要武器。 特别是魏吴两军也学会了用集束手榴弹来加大爆炸威力和杀伤范围。 周瑜通过几次接战,很快就总结出了一些经验,白日里基本上都是坚守不出,晚上反而主动来跟你野战。 而且好歹魏吴两军也都是火枪部队,铅弹打中你汉军的要害,一样会致命的,特别是国防军的护甲也做的越来越薄。 幸亏国防军现在大多是后装步枪,可以使用卧姿射击,减少了着弹面积,而且趴在地上,头上有防弹头盔保护,才没有出现大量伤亡。 双方开战了十余天,仍是打得不可开交,汉军也只是略占上风,多占了南阳郡的几座县城罢了。 襄阳城几乎已经成了一座孤岛,曹操和周瑜也只是在努力的维持着与襄阳城最后的一丝联系。 陆路如此激战,双方暂时不分伯仲。 水军的战场上,却是让东吴水军出了一个大大的风头。 吕蒙非常有耐心的等在庐江一侧的长江水道之中,李蒙也不着急,只是牢牢的守住了鄂县的水军大寨,挡住了东吴水军前进的道路。 在等了多日之后,吕蒙终于等来了周瑜告诉他的终会来到的漫江大雾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