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68节 (第1/2页)
也因为这样,从踏上火车开始,关月旖就感觉到愉悦与幸福了。 九十年代要去九寨沟,可远可远了。 需要先从广州搭乘绿皮火车花上两天两夜去重庆,然后再从重庆那儿搭乘长途班车,花上一天一夜的功夫,才能抵达九寨沟。 由于买的是软卧,旅途并不辛苦。 到了重庆以后,小夫妻俩甚至还停下来玩了几天,然后才去了九寨沟。 不得不说,九寨沟是真美啊! 美到什么程度呢? 就是随便走上几步,站在原地不动,仅仅转动身体——只需每转动五度,目光所及之处就是难以言喻的美景! 关月旖可太喜欢这儿了! 张建新见她心情好,便在这儿多呆了几天。 二人白天去景区里逛,夜里在景区大门附近的旅馆休息。 花了四五天的功夫终于把九寨沟景区逛了个遍! 关月旖这才心满意足地跟着张建新离开。 九寨沟这地儿呢,其实交通特别不便利; 它正好位于重庆与成都的中间。 关月旖和张建新是从重庆过来的,所以离开的时候,关月旖决定从成都离开。 到了成都,关月旖也停留了几天去游玩了一下青城山和都江堰, 最后去了峨眉山。 到了峨眉山,张建新先依照他爸姜书远的安排,去镇政府找了一个叫张秦的人。 张秦差不多三十多岁,长相普通、打扮很朴实。 张秦一见张建新,根本就不需要张建新自我介绍,一眼就认出来了! “哎哟你就是姜主任的儿子张建新吧?”张秦激动地和张建新握手,“太像了!你们父子俩实在是太像了!” 张建新笑道:“张大哥你好!你好啊!” 姜书远告诉过儿子: 早年他去九寨沟参观考察的时候,认识了在那儿当清洁工的张秦。 那时候张秦还没成年,每天的工作就是背着个大背篓,上下爬山,捡拾清理游客扔在山上的垃圾。张秦还随身带着课本,山路走累了他就停下来看看书。 姜书远很心疼这个想读书又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孩子,就资助了张秦。 张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,才回了峨眉山老家,后来就一直留在老家的镇政府工作。 所以张秦对张建新很热情,“姜主任给我打过电话以后,我一早就盼着你们来了!房子已经给你们找好了!走,我带你们去看看。” 不过,张秦先领着张建新和关月旖去了一趟他家。 张大嫂一听说张建新就是姜书记的儿子,高兴得不得了,慌慌张张跑出去称肉,又喊她婆婆杀鸡,然后在家里办了桌地道的家宴,请张建新和关月旖吃了顿好的。 吃完饭,张秦才对张建新说道:“现在你知道知道我家住在哪儿了吧?回头要是有事,下山来找我也方便。如果我不在,直接找你嫂子也行!” 然后张秦就带着张建新和关月旖上了山。 其实呢,张秦帮忙租的房子距离他家并不远,就在半山腰上。 上山的脚程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左右, 下山估计二十分钟就行。 而且半山腰也并不荒凉,大约有十来户农家呢! 一众三人上山时,总是时不时有人上下山,大家相互打了招呼。 张秦解释道:“我帮你俩租的房子呢比较新,去年才起好的。房主是我堂弟,去年结的婚。他两口子出去打工了嘛,房子就空了下来。” “现在的情况是这样——房子是砖头水泥平房,农村的房子嘛你们也知道的,格局都差不多。有间堂屋,一进堂屋,就分东西厢房嘛。” “东厢房现在住着个单身老太太,她也是来这里租房子住的,已经住了三个多月。” “西厢房就你俩住……东西厢房的两个房间是单独的,但是厕所、厨房就要共用。” “老太太那个人啊我接触了一下,人还是很好相处的。” “你们先暂时安顿下来,如果住得不舒服你就告诉我,我再想办法帮你们换房子。” 说着,张秦又道:“主要是我觉得这房子比较符合你俩的要求……因为在我们乡下啊,崭新的、干净的、家具也比较好的房子还是比较少的。” 张建新看向了关月旖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