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节 (第20/27页)
拖延个十天半月,捞足了油水还不一定处理,如今武陵王发了话,知府下了死令,一定要把作乱之人全部捉拿,趁这个机会讨好武陵王。这是官场的规矩,大家心知肚明。知府把魏河阳请到府衙,小心伺候,发出了公文,差役们如狼似虎前去拿人,这个时候徇不得私情了,很快就把一干人等捉拿到府衙。魏河阳让知府马上处理,自己就在堂上旁听,知府大喜,这可是表现的好机会。当下升堂,知府铁青了脸,摆出一副为民做主的架势,上堂之人最少二十板子,追缴金银,逼问同伙,参与其事的官差加倍。知府急了眼,行刑的官差不敢敷衍,格外的卖力,一时间堂下哀号之声不绝于耳。到了此时这些人才傻了眼,后悔也晚了,偷鸡不成蚀把米,非但要交出所得金银还要赔偿一切损失。有武陵王在场,知府雷厉风行,半日就处理完,请魏河阳示下,魏河阳宽慰几句,知府连忙自谦,说什么为民做主理所应当。魏河阳吩咐,让这些人到段家请罪,修缮被毁的家什,这些人都挨了扳子,休说干活儿,走路都吃力,叫苦不迭。武陵王的话岂能不算数?知府为了表示自己执法严明,让衙役们给这些人带上枷锁,马上到段家去。这些人叫苦不迭,勉强搀扶着走路,这份苦就不用说了。这么一闹登时轰动了全城,百姓们都知道段家与高高在上的武陵王有来往,羡慕得不得了。有机灵人马上到段家送信,段妻颇为不解,自己的丈夫怎么可能与武陵王有来往?事情摆在眼前,不信也不成,官府首先来人把追缴的金银连同罚银一并送回,这些官差平日里威风十足,这个时候却极为谦恭,无非是想让段家人为自己说两句好话。段奎的次子出面接待,没经历过这样的事,颇有些手足无措。 段妻猜测,这件事八成与常霄有关,只是不敢确定。常霄是江湖人,怎么可能与官府中地位尊崇的皇亲国戚有来往?那些无赖勉强走到段宅,一个个灰头土脸,只剩下讨饶的分了。常霄严厉叱责一番,段家上下拍手称快,员外这个兄弟算是认对了。打发走这些无赖,常霄料理丧事,因为武陵王要来,知府派人全力协助,什么都是现成的,钱都省了。平民百姓见到七品知县都要跪拜,武陵王前来吊丧,段家人颇有无所适从之感。还是常霄做主,摆足了排场,这是让当地的百姓官员看一看,以后不要招惹。魏河阳欠常霄很大的人情,这么点小事当然要帮衬一下,当下摆足了王爷的架子,扈从仪仗数百人,浩浩荡荡到段家吊丧,知府自然跟着。丧事很是隆重,魏河阳致祭文,赐给段家珍宝玉器宫锦等物。丧事顺利完成,常霄与魏河阳在段宅花园里谈心,段家人吃惊的发现,这位二爷对高高在上的武陵王丝毫没有尊敬之意,反过来这位武陵王对二爷倒有些谦恭。常霄当面致谢:“这次劳动王爷大驾了。”魏河阳笑道:“城主不要取笑了,我这个武陵王在别人面前摆摆威风无所谓,在城主面前摆谱,被江湖朋友知晓岂不要笑掉大牙。”常霄微微点头:“这位段员外对我有救命大恩,我们有兄弟之义,龙鳞宝刀就是大哥所赠。”魏河阳完全理解,江湖人恩怨分明,这么做完全在情理之中。魏河阳握有江南军政大权,不能久留,事情办完当即告辞,常霄也准备离开,段家上下目瞪口呆,如在梦中,员外这个兄弟到底是什么人?手眼通天,无所不能。 一百七十四章 父子重逢 魏河阳启程之后心里有些许安慰,能帮上常霄的忙总是好事,这次会面看常霄的情绪很不好,也难怪,火神宫的事情余音未息,宝鼎道人挑战落败,如今结义的大哥又去世,换作谁心情也好不起来。这次出行为了摆排场带出来很多人,自然引人注目,所过之处免不了有人看热闹,魏河阳也无所谓,百姓愿意看无可厚非。前方出现一座镇店,魏河阳吩咐人在镇上休息一下,开路的军兵进镇巡视一番很快回来禀报,镇里空空荡荡的,只有几名腿脚不便的老人。魏河阳心里奇怪,让人打探,很快得知,有一支奇怪的队伍路经此地,就驻扎在镇外的林中,镇上人都去看热闹了。本来魏河阳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,可是军士禀报,这一行人排场极大,用的是王者的车驾。魏河阳心里一动,廉亲王去世之后,江南只有自己一人封王,如果京城的亲王郡王来到江南自己应该知道。军士们仔细打探,得回消息,这一行人服饰与中原截然不同,随行人多半来自天竺,主人乃是天竺王室。魏河阳登时释然,天竺王室得到朝廷许可后可以使用王者车驾。本来不太上心,军士们却说,这一行人颇为奇异,不住房舍,支起了数个大帐篷安身,仅凭坐骑来说就异乎寻常,除了马匹之外还有高大的骆驼,中原罕见的长鼻大象。除此之外天竺美女装饰华丽,腰肢柔软,颇具异域风情,随行伺候的竟然还有弄蛇人。听到这些魏河阳来了兴趣,难怪镇上的人都去看热闹,这样的经历一辈子也未必能遇到。马上吩咐人在此镇落脚,安顿下来即派人送去名贴。很快传来回信,对方请魏河阳到帐篷里一会。魏河阳欣然答应,带领数名随从前去赴约。当然,作为堂堂朝廷的武陵王,不能表现得寒酸,因此预备了很重的见面礼,都是民间难得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