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1990_第26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65节 (第3/4页)

始讨论如何安置这些工厂企业的问题。沙二万在惊讶之后,也想到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果这些工厂企业建成之后开工,是不是会压榨东北原有企业生存环境的问题。

    安逸对沙二万居然能够思考到如此程度,也是颇有几分惊讶,夸奖他的确是进步了,弄得沙二万竟然有些羞涩的表示。这可是万年难遇的一景,也是让苏睿和李德明都笑起来。

    书房里面讨论的气氛十分的融洽,并且只要有安逸在,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。关于这些工厂企业是不是会压榨东北原有企业生存空间的问题,其实安逸也早就考虑过。

    华夏的东北地区一直都是老工业基地,甚至在华夏建国之前就是,而就在华夏建国之后,国家也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发展,到目前已经有近四十多年了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东北这块儿的产品行销到全国,也支撑起整个华夏的工业发展。可是就目前来说,东北工业基地的大部分工厂企业都陷入困境当中,原因就在于那老东北工业基地的‘老’字。

    的确这些工厂企业都太老了,不但管理和生产方式老化,生产技术也是一样的落后,甚至就连生产设备都是几十年没有更新过,早就已经落后于现在华夏的市场需要。

   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让消费者满意,也就意味着滞销,无法产生出来效益,工厂自然举步维艰,工人也拿不到工资,只能依靠国家给予的一些补贴和政策勉强维持。

    第四百一十二章 回归

    象这样的形势也不是一年两年,多少年的积累下来,这些工厂企业基本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,国家也早已是不堪重负。

    这样除非是在根本上打破一些条条框框,投入巨资进行设备与生产技术更新换代,否则东北大部分的工厂企业除去倒闭之外,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。

    而安逸这次准备引进的工厂企业,全部都是专门选取出来的,拥有比较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企业。对比目前东北的同类型企业来说,至少要先进十几二十年。

    安逸其实是如此考虑的,只要把罗斯国的这些工厂企业引进过来,也就相当于是给东北的工业进行更新换代。再加上那些跟随工厂企业过来的技术人员,对整个东北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。

    这样只要这些工厂企业运转起来,不但能够直接提供就业岗位,养活大量的工人家庭,而且还能够拉动整个东北的企业。

    比如说一些提供原材料的工厂也就能够生存下来,成为给安逸这些工厂企业供货商,这样一来对缓解东北将来会出现的失业潮,绝对会有好处。

    这些也都是安逸一直都在考虑的问题,东北的大部分工厂企业,老是指望国家给予帮助是不行的。说实话,现在国家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,更承担不起这样的包袱。

    所以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必须进行自救,需要在技术设备和产品上面升级,得到真正的市场竞争力,才有可能走出困境,摆脱安逸记忆当中凄惨的处境。

    为此安逸虽然知道凭他个人的能力所做也是有限,却也是乐意尽力去做一些事情。

    反正现在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,想办法帮助那些工人免于困苦的处境,也一直是安逸所想要达到的目标,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,当然要尽全力去争取。

    如此安逸给予李德明和沙二万的任务就是,去联系东北这边的相关部门,尽快得到这些工厂的立项手续。

    同时安逸也是提醒李德明和沙二万,可以尽量选择收购一些东北同类型的企业,这样安置罗斯国工厂企业的速度最快,也最为稳妥。当然这样做对实现安逸帮助东北的企业,走出困境这一目标的实现,也是最有利。

    李德明和沙二万当时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。李德明一想到可以运作投资额度如此巨大的项目,心里就是激动万分。

    李德明心里明白,这真是一个好机会,就等于是让他由一名普通商人开始转向,简单点说,就是由一个倒爷变成实业家,从此身份地位也都会不同。

    沙二万则想得比较单纯,他就和苏睿一样,全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,现在东北的发展迟滞,工人们生活困难,而安逸这一次能够帮助东北走出困境,如此自然会让沙二万干劲十足。

    “只是这种事情必须要有官面上的助力,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太缺乏了,现在临时再去拉关系又来不及,安逸有什么办法吗?”李德明考虑得比较深远,现在就已经想到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舅舅说得对,我们的确在东北这一块儿缺少官面上的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