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零三章 试探的效果  (第1/2页)
    听到薛宝钗的这番分析,秦真心头沉重。    事情如果只是皇帝听臣下说的,那还好办。    一些臣子对皇帝说,这件事情,要这么办,皇帝听了,心动,想要执行。    那么,另外的一些臣子,说这件事情,要那么办,那皇帝,也是有可能被说动的。    因为事情不是出自他的本心,那自然是谁说的好听,谁说得有理,皇帝听谁的。    但如果一件事情,是皇帝心里想要去做的,那么,情况自然就没有这么简单了。    皇帝一定时会执着地去想各种办法,来达成他的目标的。因为他的权力大,想做什么,理论上都可以。    这样,他们这些想要劝谏的皇帝人,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,才能对皇帝的想法,进行改变。    伴君如伴虎。    “皇帝看问题,就不能长远一点吗?”    秦真是闷声闷气地对薛宝钗说道。    这次的迁都事宜,的确非常不妥,秦真并不想同意皇帝这么做。    但是皇帝就是皇帝,他不想同意,也没这么大能量,能对皇帝禁止啊!    薛宝钗说道“皇帝眼光也许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这次,他可能是带入了私人情感,所以他的眼睛,这时已经被情感蒙蔽了,很多事情,他根本看不到。”    长安,这可能是刘协的耻辱之地,所以刘协想要逃离这里,逃离董卓的阴影。    所以,他迁都的念头,才会这么强烈。    而吕布他们一说,刘协的这种念头,就更加不可遏制了。    这是由他自己的心魔牵动的,绝不是只是别人进言,他就会听。    “我们还是据理力争吧!虽然这样不会讨皇帝的欢喜,但是,现在迁都,却绝对不合时宜。”    “如果能够说动皇帝,暂缓迁都,虽然对我们自己,不是好事,但是对整个天下,对全局,却是利大于弊。”    “我们虽然暂时得罪了皇帝,但以后,他也许会明白,这事,到底谁对谁错。”    秦真是对薛宝钗说道。    这话听起来很对,但是薛宝钗却皱眉道“凭什么我们要为国为民?”    秦真这话,听起来的确够高大上啊!    对他们没好处,对全局有利,他们这不是为国为民吗?    秦真无奈地说道“我们不是为国为民,而是,谁也不知道,皇帝现在做这事,会牵扯出什么事情来?”    “国家现在这么混乱,这么虚弱,皇帝他还这么做,如果引出混乱,那时怎么办?”    “我们劝止了皇帝,就是制止了动乱,这对我们自己来说,也是有好处的。”    “因为我们也无法预知,我们在动乱之中,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。如果把动乱抹灭于无形之中,这对我们,不是更为有利吗?安全第一呀!”    秦真是慢慢的把话,给薛宝钗说清楚。    他的这一番话,倒是也有道理。    动乱不是只会对天下人不好,对他们同样也会不好。谁也无法保证,他们在动乱中,不会受到牵连。    薛宝钗对秦真的这番话话,无法反驳。    时天下共分十三州,幽州、冀州、青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